全球今日报丨全国政协委员吴浩:“医”强“防”弱推进医防融合势在必行 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全科医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资源协调者,负责组织社区民众健康检查、提供社会的健康教育、转诊服务等。在进行协调服务时,全科医院要坚持优先预防的理念,如通过预防不得病、得病后尽快医治、得病后及时转诊。”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向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
【资料图】
当下,我国医防融合仍处于“医”强“防”弱,更面临医防分裂和预防专业人才流失的困境。吴浩表示,要结合治病和防病,实现医疗、预防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还需要发挥全科医生的独特优势。全科医生作为基本医疗和预防知识的主要提供者,在提供延续性诊疗服务的同时,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情感链接,更便于展开个性化预防服务。
近年来,我国全科医生队伍正不断壮大。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底,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达443万余人。与2017年相比,全科医生增加了18万余人。但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转变,老龄人口增多,而老年人慢性病呈高发态势。受制于医疗资源有限,要推进健康老龄化,还需要培育人民健康的“守门人”并施策引导全科医生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医”强“防”弱,推进医防融合势在必行
吴浩介绍,医防融合即将治病和防病结合起来,医疗、预防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通过医疗服务与预防服务有效衔接、相互协同,最大限度地减少健康问题的发生,有针对性地控制健康问题的恶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关于我国医防融合的发展形势,吴浩概括归纳为三点:“医”强“防”弱、医防分裂和预防专业人才流失。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有疾控系统和医疗系统两个体系。近年来,随着专科技术的发展,医疗方面逐渐被重视。预防作为一个长久的过程,仍面临着从事公共卫生的预防专业人才流失、岗位缺乏吸引力、缺乏学习和培训机会等困境。目前,医防融合在整个全国卫生资源当中占比很小,重医疗轻预防已经不可避免。但从预防角度来讲,“以预防为先导”是实现从疾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的关键之举。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变,发展全科医学、推进医防融合势在必行。我国人口结构改变,老龄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吴浩分析,老龄化带来一个健康主动老年化的问题。面对老龄化进程加剧,要实现健康主动的老龄化,而非被动治疗疾病。
老年人在身体机能自然退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共病增加的风险。吴浩表示,老年人慢性病呈高发态势,但在专科分科细化的背景下,一个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肺炎等的老人就需要看三个专科医生。这既产生了药物协同使用的难题,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资源浪费。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讲,卫生经济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增长速度,原来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全科医学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可望而可及”的医疗服务。
为进一步推进医防融合,吴浩建议培养全科医生和发展全科医学。全科医生主要提供全科医疗服务,工作地点一般在社区,也被称作“家庭医生”。近年来,我国全科医生队伍不断壮大。《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达443万余人。与2017年相比,基层卫生人员总数增加了60万余人,全科医生增加了18万余人。可见,我国基层卫生人员数量总体增速较快。
但要满足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还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培育人民健康的“守门人”。吴浩介绍,目前我国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为3.56人。这和发达国家的每万人口有5至6位全科医生还是有一定差距。
全科医生推进健康老龄化的作用巨大
在强调发展全科医学刻不容缓之外,吴浩也进一步表示,全科医生应该在每次社区医生和家庭中接触提供机会性预防。全科医生主要提供社区诊疗服务,更贴近社区居民,除了解决现患问题,关注病人的整体健康,还可以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
全科医生在提供预防服务时具备独特优势。吴浩表示,第一,全科医生在基层工作的话,接近社区居民的生活圈,更便于向居民提供可及性服务;第二,有利于把可及性服务发展为连续性服务,从生到死的全周期服务,全科医生都参与其中;第三,全科医生服务对象相对固定,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家庭背景提供预防服务,基于相对固定人群提供预防服务,有助于实现真正的“健康中国”;第四,全科医生能把预防融入诊疗,通过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预防;第五,充分利用全科医生与居民及家庭融洽关系和社会资源,为居民提供预防理念。
同时,这个预防过程也是加强教育的过程。吴浩表示:“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提升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可及性,但代替不了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全科医生和社区民众长期打交道,工作变成了熟人模式。全科医生从社区文化背景深入细致地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供更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作为基本医疗和预防知识的主要提供者,全科医生也更容易被居民信任,提供的建议也更容易被接受。”
但全科医生并不等于在基层工作的医生。据介绍,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目前,我国综合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基本上都是大学附属三甲医院都有建立全科医学科。基于全程医学服务于社区的理念,全科医生在提供长期、连续预防服务上具备一定优势,更能覆盖从生到死的过程。
在发展全科医学和培养全科医生的时候也要走出误区,明确全科医生不是什么病都可以看。吴浩表示,“全”是全程延续对病人照顾的概称,不能把全科医生理解为什么病都能看的通科医生。“人的精力有限,(全科医生)一定是针对个人连续跟踪和观察的居民提供有效的健康服务和基本诊疗服务。”
全科医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发挥出疾病预防的作用。吴浩指出,全科医生全程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如封控管理、疫情筛查、核酸防控和救治等。早期发现、早期管控都在基层体现,后期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监测也是基层全科医生作为主力。
吴浩进一步指出,整体来看,全科医生推进健康老龄化的作用巨大。老年人生活圈主要是社区,全科医生以社区为导向进行基本医疗(community oriented primary care,COPC)。通过确定社区及社区人群、社区诊断,可以确定几个群体主要的健康问题,从而制订社区干预计划。比如由个人疾病上升到家庭问题,由家庭问题上升到群体健康问题。社区干预计划由居民和社区自治组织参与实施,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健康评估和治疗。
要发挥出全科医生的独特优势,还需要施策引导全科医生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吴浩建议,激励全科医生探索新模式,通过健康委员会“一带十,十带百”等模式,普及健康知识。比如北京市丰台区推行“双专员”“双进入”工作机制。“双专员”是指在社区(村)设置公共卫生专员及在单位设置健康专员,“双进入”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及家庭医生分别担任街镇、社区(村)的主任助理和公共卫生专员,负责指导街镇、社区(村)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进一步筑牢基层防控体系。
此外,智慧医疗服务更有助于基层开展健康服务。吴浩建议:“利用现代智慧医疗技术将数据和信息联通,打通医生端和病人端服务。通过基层医生加强与民众的联系,也能利用这些技术加强医院、药店等社会关系网络,形成全覆盖的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以居民健康为中心,通过家庭医生协调各种资源服务,以智慧信息技术为手段,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另外,也要高度关注全科医学科学研究,目前各类各层科技资助项目很少有全科医学申请资助代码,也是导致我国全科医学发展滞后重要原因。“我今年在政协提案中建议在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项目上设立全科医学科学研究代码,支持全科医学工作者开展高水平研究。”